第十屆茅獎作品走向海外 |《牽風記》《應物兄》舉辦版權推介會 2019-09-06
第十屆茅獎作品走向海外
人民文學出版社《牽風記》《應物兄》版權推介會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舉行
近日,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,在五部獲獎作品中,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《牽風記》和《應物兄》名列其中。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,每四年評選一次,是目前中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,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文學的最高成就,每屆獲獎作品都會引起廣泛關注。
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譚躍向徐懷中代表、李洱先生互贈紀念品
8月21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當天,人民文學出版社召開最新茅獎作品《牽風記》和《應物兄》版權推介會,也吸引了多家海外出版社和版權代理機構到場。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、黨組書記,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譚躍,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、副總裁潘凱雄,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,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應紅,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、著名文學評論家陳曉明,《人民文學》雜志主編、著名文學評論家施戰軍,黎巴嫩數字未來出版社CEO赫炎 Mohamad Khatib Digital Future,土耳其阿克代姆出版社社長穆罕默德·埃阿瑞斯(Mohamad ElARISS),約旦空間出版社社長紀哈德·艾布·哈希什,意大利勒爾馬出版社社長羅貝托·馬爾庫西,《花腔》意大利語版翻譯李莎,阿根廷仟雨出版社(Mil Gotas)社長、《花腔》西語版策劃人吉耶爾莫·布拉沃(Guillermo Bravo)等參加了活動。《應物兄》的作者李洱也來到現場,與大家分享他的獲獎感受,并進行了簽售。《牽風記》的作者徐懷中先生因身體原因未能到場,但他委托編輯將私人印章帶到現場,為讀者蓋章留念。
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、副總裁潘凱雄
《人民文學》雜志主編、著名文學評論家施戰軍
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、著名文學評論家陳曉明
《牽風記》是著名軍旅作家徐懷中先生以1947年晉冀魯豫千里挺近大別山為歷史背景的一部戰地浪漫故事,小說以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式描寫戰爭,探尋戰火中的愛戀與人性。徐懷中先生是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老八路,是挺近大別山的親歷者,小說中每個人、每個故事細節,都有很強的歷史真實性。

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《牽風記》
作者 徐懷中
另一部獲獎作品《應物兄》,是作家李洱歷時13年潛心寫作,創作出的一部標志著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超越之作。以“應物兄”這個似真似假的名字,這個也真誠也虛偽的人物,串聯起三十多年來知識分子群體的活色生香的生活經歷,勾勒出了他們的精神軌跡。
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《應物兄》
作者 李洱
作家李洱在版權推介會現場
在本屆茅獎作品的出版方中,人民文學出版社無疑是最大的贏家。五部獲獎作品中有兩部,十部提名作品中有四部,都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。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文學出版重鎮,人民文學出版社與茅獎作品頗有淵源,從1998年起出版“茅盾文學獎獲獎書系”,深受廣大讀者歡迎,數年內多次重印。2004年又編輯出版了“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”,此后伴隨茅盾文學獎評選的進程,陸續增補最新獲獎作品,以完整地體現中國當代文學最高獎項的成果。
意大利勒爾馬出版社社長羅貝托·馬爾庫西(右)
《花腔》意大利語版翻譯李莎(左)
黎巴嫩數字未來出版社CEO赫炎(右)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 曾少美(左)
《應物兄》《牽風記》阿拉伯語
《牽風記》土耳其語及英文版權簽約儀式
同時,人民文學出版社積極拓展版權輸出的渠道,推動茅獎作品“走出去”,目前已有《冬天里的春天》《白鹿原》《古爐》《推拿》等茅獎作品走出國門,被譯介到英國、法國、意大利、日本等十多個國家。第十屆茅獎作品公布后,人民文學出版社更是積極與海外各出版社進行合作。此次新晉茅獎作品推介會上,黎巴嫩Cedar出版社(數字未來出版集團旗下)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簽署《應物兄》《牽風記》阿拉伯語版權協議;土耳其阿克代姆(Akdem)出版社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簽署《牽風記》土耳其語版權協議, 英國查思出版公司的馬修·基勒(Matthew keeler)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簽署《牽風記》英文版權協議。除此之外,另有多家海外出版社和版權代理機構亦抱有濃厚興趣,將進一步洽談版權合作事宜。
人民文學出版社茅盾文學獎作家作品版權輸出情況
茅獎獲獎作品版權輸出情況:
李國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(英)
古華《芙蓉鎮》(韓)
王旭烽《茶人三部曲》(韓)
陳忠實《白鹿原》(法、韓)
宗璞《東藏記》(英)
畢飛宇《推拿》(英、俄、法、意、西、日、韓)
蘇童《黃雀記》(英)
茅獎作家其他作品版權輸出情況:
張煒《古船》(英、法、意、西)
賈平凹《古爐》(法)
賈平凹《帶燈》(法、意)
賈平凹《高興》(英)
賈平凹《老生》(日、意)
格非《隱身衣》(法、英、西、土、芬、瑞)